国家物流枢纽2024年上半年运行情况监测报告

  • 发布时间: 2024-09-0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园区专业委员会

(二〇二四年八月)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发改经贸〔2021〕956号)的部署,我们组织开展了国家物流枢纽(以下简称“枢纽”)2024年上半年运行情况监测工作。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下,有关省级发改部门、承载城市政府大力支持,各地枢纽积极组织撰写监测材料。截至2024年7月30日,列入2019-2023年建设名单的125家中,有116家枢纽提交了监测材料。经秘书处整理分析,形成本报告。

一、总体运行情况稳中有进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地枢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落实“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部署,稳步推进枢纽建设运营工作,多数枢纽核心经营数据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货物吞吐量稳定增长。有110家枢纽提供这一数据。2024年上半年,枢纽平均货物吞吐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5.0%。其中,40家枢纽增速在10%以上,45家枢纽增速在10%以内,25家枢纽未能实现正增长。分地区看,中部地区货物吞吐量增速最快,同比增长10.5%;东部地区枢纽货物吞吐量均值最高,但增速相对最缓,同比增长2.9%;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货物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7.2%、3.1%。分类型看,陆上边境口岸型枢纽货物吞吐量增速最快,同比增长29.3%;其次是空港型枢纽,同比增长16.3%;商贸服务型、陆港型、生产服务型货物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9.7%、5.3%、4.4%;港口型枢纽货物吞吐量平均值最高,但增速最缓,同比增长4.0%。

物流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有103个枢纽提交这一数据。2024年上半年,枢纽平均物流业务收入较2023年同期增长7.5%。其中,38家枢纽实现10%以上的快速增长,39家枢纽增速在10%以内,26家枢纽未实现正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枢纽平均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均有增长,增速分别为8.7%、6.8%、6.6%、6.4%。其中,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均有超过40%的枢纽,平均物流业务收入增速超过10%;东部地区,平均物流业务收入负增长的枢纽占比最高。分类型看,港口型、空港型枢纽平均物流业务收入较高,增速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4.1%、12.3%;商贸服务型、陆港型、生产服务型枢纽平均物流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1%、1.8%、0.8%;陆上边境口岸型枢纽未实现正增长。其中,所有港口型枢纽物流业务收入均实现正增长,超过一半的港口型枢纽增速超过10%;空港型枢纽中,超过80%的枢纽平均物流业务收入增速超过10%。

二、“补短板”建设持续完善

今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地方政府通过预算内资金投资补助、发行超长期国债、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多种措施,积极支持枢纽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各地枢纽坚持以存量设施整合提升为主、增量设施补短板为辅的原则,加快项目建设。提供投资额的103家枢纽,2024年上半年投资额同比增长0.7%。其中,40个枢纽投资额增速超过20%,46个枢纽投资额低于去年同期。分地区看,东北地区枢纽投资额增速较快,同比增长44.2%;东部地区枢纽投资额同比增长6.5%;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枢纽投资额同比下降。分类型看,空港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和生产服务型枢纽投资额均有所增长,增速分别为18.3%、16.5%、16.3%和1.7%,陆港型和陆上边境口岸型枢纽投资额同比有不同程度下降。

冷链基础设施方面,南宁陆港型枢纽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新投入容量6万吨的低温冷库,为下一步丰富农产品生鲜冻品一站式集采配送、冷链仓储、冷冻食品交易、肉类白条交易、中央厨房及预制菜加工等功能奠定基础。国际物流设施方面,西安陆港型枢纽内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投运,这是我国首个哈萨克斯坦铁路物流投资项目,占地约100亩,总投资约1.6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为7660平方米,与西安国际港站集装箱装卸场区无缝连接,重点承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向国际联运业务。集疏运设施方面,烟台港口型枢纽西港区至裕龙岛原油管道全线贯通并试投产,上半年完成裕龙石化原油管输29.5万吨。管线的投产运营提高了原油运输的物流效率,增强了裕龙炼化项目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新型基础设施方面,厦门港口型枢纽推进枢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厦门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为基础,打通铁、公、水、空运输与商贸、金融数据通道,推动市场主体各方信息互联互通。已完成商贸服务中的基础查询服务、作业协同、金融服务等功能建设,服务企业1000多家,用户数1700户,凝聚通关链条生态供应商70余家,平台总浏览量近3万次。

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各地枢纽贴近市场需求,不断迭代服务产品。重庆港口型枢纽落地全国首笔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信用证业务,支持企业将铁海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作为质押品进行融资,采用“‘一单制’数字提单权利质押+全程货物监管等”模式,实现综合资金成本下降40%。义乌商贸服务型、乌鲁木齐陆港型枢纽不断提升中欧班列服务水平,开行全程时刻表班列,全程各段运输无缝衔接、稳定可控,时效精准且服务优质,为货物运输提供更可靠的保障。重庆空港型枢纽前往重庆周边内江、自贡等地,组织季节性货源进行航空运输,今年上半年,保障季节性货源6260吨,同比增长62.56%。开行“邮运通”巫山脆李极速鲜包机,通过无人机转运+民航货运专机运输模式,进一步提升巫山脆李运输效率。

在优化物流组织方面,枢纽加强与铁路、海关、港口码头、货主企业、运输企业的紧密联系与协调,通过模式创新,提升服务效率。新疆阿拉山口陆上边境口岸型、霍尔果斯陆上边境口岸型、乌鲁木齐陆港型、喀什陆港型等枢纽陆续落地“属地直通”模式,进出口货物采用通关一体化的方式申报,抵达口岸后,无需二次入仓换装,直通出境,减少通过时间,节约物流成本。以阿拉山口公路口岸为例,通关时间压缩86%、企业口岸通关成本降低20%,日通行能力由300车增加到1000车。郑州陆港型、西安陆港型等枢纽今年陆续采用“海铁直运、抵港直装”监管模式,开行至青岛港的海铁联运班列,货物在内陆港办结通关查验手续,港口提前安排订船订舱,转关自动放行、自动核销。较传统一体化通关模式,可节约货物在港堆存等待口岸验放时间24小时以上。

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升

在数字化赋能方面,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枢纽推进龙潭集装箱场地智慧化改造,总投资1.05亿元,已完成堆场智能派位算法研发应用,完成12台轨道吊自动化改造和2台轮胎吊改造,实现远程操控作业。改造后,人机操作比从1:1提升至1:3以上,人工干预率从56%下降至22%,港口重箱翻倒箱率下降近10%,堆场利用率提升5.6%,自动化场桥效率提高近5%。郑州空港型枢纽加快推进航空货运数字化转型,新引入DWS自动称重扫码系统、ETV立体货库、AGV无人叉车系统,实现货物称重、入库、暂存、出库等环节的流程优化和自动化操作,大幅提高库区保障效率。同时,建设园区智慧视觉平台,借助视频+AI技术、智能视觉算法,实现对货站、库区的7*24小时智能化管理,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天津港口型枢纽攻克了传统集装箱码头改造自动化场桥调度控制难题,自动化场桥ECS系统研发迭代了10余版本,优化了25项功能,人工接管率降低约29%,大车跑动次数降低约5%。

在绿色发展方面,枢纽推进场站设施绿色化改造和新能源设备使用。2024年上半年,枢纽平均新能源载货汽车使用率同比增长28.1%;枢纽内平均使用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同比增长29.1%。佛山生产服务型枢纽利用佛山国际陆港内保税物流中心、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物流仓库、查验仓库等设施屋面建设光伏发电站,屋面利用总面积约4.9万平方米,总装机容量5510kWp(千峰瓦),已完成项目并网,预计首年发电量550.78万千瓦时。保定商贸服务型枢纽组建绿色能源货运公交公司,购置绿色能源货运公交车200辆,应用天德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指挥调度和下单配送等功能,为周边3万多家厂商,提供线上下单、上门收货、包装和配送等一站式供应链服务。截至2024年6月,平台注册用户16724个。徐州陆港型枢纽积极拓展“公转铁”业务。针对当地钢铁集团铁矿石运输,量身定做铁路35吨敞顶箱循环车底运输的物流方案,有效解决了运输时效、成本、货损、环保等突出问题。截至6月底,徐州地区铁矿石原材料已实现100%“公转铁”运输。

五、互联成网水平明显增强

各地枢纽积极强营销、揽货源、增线路、拓网络,不断提升枢纽间联网运行水平。2024年上半年,枢纽平均铁路货运班列开行数量同比增长14.8%;19个提供有效数据的港口型枢纽,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15.5%;9个提供有效数据的空港型枢纽,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16.1%;10个陆上边境口岸型枢纽,口岸过货量同比增长13.7%,其中,国际货运班列通过量同比增长50.9%,国际货运班车通过量同比增长28.6%。

在联动发展方面,港口型枢纽持续加强与内陆枢纽联动,合作呈现多点扩散、互联成网的蓬勃发展局面。如:山东港口集团发挥沿黄流域经济便捷的“出海口”功能,加强与内陆港联动,上半年内陆港数量达到50个,海铁联运班列线路达到100条。深圳商贸服务型枢纽组织开行“平湖南-闵行”快速货运班列、“平湖南-宁波北”50英尺集装箱往返班列、“平湖南-苏州西”50英尺集装箱往返货运班列,通过提前调配空箱空车、夜间装卸,确保货物提前装好、定点发车,为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再添经济实惠、绿色高效的物流新通道。空港型枢纽持续推进异地货站开发建设工作,青岛空港型枢纽今年新开设东营、临沂、日照三家异地货站,截至6月底共建成异地货站12家,实现货量集聚约1700吨。南京空港型枢纽启动苏州货站,今年上半年,苏州货站共保障货量417吨。

六、枢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指导和成员单位积极参与下,我们积极推进枢纽监测评价、交流学习、业务融通、标准贯通,服务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在监测评价方面,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报送国家物流枢纽2023年度评价有关情况 扎实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通知》要求,组织专家对125家枢纽进行综合评价,形成《2023年度国家物流枢纽综合评价报告》,并评选出白名单、黄名单和红名单。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家物流枢纽运行监测工作的实施细则(修订版)》,为切实加强枢纽建设运行情况动态监测提供指导。

在交流学习方面,3月27-29日,在烟台组织召开了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会,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物流工作牵头部门领导、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人民政府和运营主体企业代表等7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以贯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及“两会”精神为主题,通过主旨演讲、经验分享、互动沙龙、专题分论坛等多种形式交流研讨,为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和园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在业务合作方面,秘书处联合沿黄九省区物流工作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海关和铁路系统等共同建立黄河流域现代物流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立足新形势,共同发起《关于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倡议》,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

在信息联通方面,国家物流枢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已有10个枢纽参与了试运行工作。《国家物流枢纽动态》双月刊如期出版,《国家物流枢纽创新发展报告(2024)》专著正式发布。

在标准对接方面,《国家物流枢纽分类与统计指标体系》行业标准已通过审查进入报批阶段;《空港型物流枢纽航空货运电子信息化操作要求》团体标准已成功立项。

(来源: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

本文网址: https://www.sdwl.org.cn/zxzx/602.html

电话:0531-86998760

邮箱:sdswlxh@126.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泺源大街66号C座

Copyright © 2021 山东省物流与采购协会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3957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在线客服

您好,我这边是在线客服

X